管理果園就像是練武功,練好基本功才能練出上乘武功。就像少林寺種的易筋經,掃地僧領悟了最基本的原因,才能內功深厚,深藏不露。我們要了解果樹修剪的基本原理和常見的數值,才能豐產穩產。 進入冬季,果農朋友們都在搞冬剪工作,果樹的修剪決定了明年的大部分產量和,非常重要。今天下以富士蘋果的修剪關鍵指標為例,和大家分享一下修剪的基礎原理和常用指標:
一、果樹修剪十大基本原理 1、兩大矛盾 即生長與結果的矛盾,它貫穿于果樹的整個生命周期,表現為樹勢強弱、結果多少。遺傳規律決定,幼樹徒長不結果的一切措施,都是通過削弱樹勢達到目的。 2、兩個動力 即光和水,光是能源,決定果樹營養和積累水平;水是命脈,決定果樹的生長勢力。俗話說“好水路長樹好,好光路結果好”就是這個道理,果樹整形修剪首先要考慮的是土肥條件和風光條件。果樹的個體和群體結構只有與生態條件相吻合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 3、兩個優勢 即垂直優勢和頂端優勢,就是果樹生長過程中所表現的向上性和向頂性,這是一切果樹能夠長高長大的原理。在果樹整形修剪過程中,調整樹冠上部和下部、外部和內部生長結果的平衡關系,實質上就是調整這兩個優勢的關系。 4、兩個角度 即骨干枝角度和骨干枝上枝組的角度。角度是調節光路和水路,調節兩個優勢,達到生長、結果協調的“鑰匙”。角度由小到大,樹勢由強轉穩變弱;反之,角度由大到小,樹勢由弱變強。幼樹早結果最有效的措施是輕剪長放,角度開張。老樹更新靠的是利用背上枝、抬高角度。 5、兩大部分 即地上部與地下部,就是樹冠與根系。這兩部分密切相關。在果樹年生長周期中,這兩部分處于動態平衡狀態。在一定程度上對樹冠進行整形修剪,剪掉得越多,促進樹冠恢復的勢力就越強。剪的是枝,靠的是根,根系受到破壞,必然影響樹冠的生長。 6、兩條途徑 即水分和有機營養輸送過程的兩條途徑。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類,通過木質部的導管往樹冠上運輸;葉片制造的有機營養,通過皮層的篩管往根系運送。采取環狀剝皮等措施提高坐果率、促進花芽形成及“傷筋動骨”(損傷木質部),使樹體旺長部分變弱變緩的道理,都是因為使兩條途徑的正常功能受破壞而達到預想目的。 7、兩個中心 對于地上部來說,果樹生長期葉片制造的有機營養,在分配過程中有兩個中心:一是運送到生長最活躍的新梢頂端,用于生長;二是運輸到結果部位,用于果實生長。營養偏向生長中心轉移,會造成樹勢過旺。 營養偏向結果中心轉移(坐果過多),會造成樹勢過弱。修剪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調節有機營養的分配中心,使之生長與結果協調、適宜。 8、兩個階段 新梢在年周期中的生長一般分為春梢、秋梢兩個階段。春梢對果樹前期營養水平起決定作用,屬積累型枝條。 秋梢是雨季來臨后長出來的,不利于果實生長和花芽分化,屬消耗型枝條。對幼齡旺樹來說,可充分利用秋梢達到輕剪長留擴大樹冠的目的;對結果大樹來說,如何控制和減弱秋梢的長勢是整形修剪的任務之一。 9、兩種手法 即短截和疏枝,就是把枝條剪斷或從基部疏除。這是果樹修剪中的兩種基本手法。短截又分輕、中、重和極重截,對修剪枝的局部都具助勢作用。 對同一枝條來說,短截越重,局部助勢作用越強;短截越輕,局部助勢作用越弱。疏剪對剪口以上部分有減勢作用,但對剪口以下部分有促進作用。這兩種手法只有結合運用適當,才能達到理想的修剪效果。 10、兩個季節 即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相結合。對于幼齡樹和初結果樹來說,單靠冬季一次修剪往往會修剪過重,翌年發條過多,結果晚。 若冬季輕剪,夏季配合抹、摘、剝、扭、拉、刻等手法,則會加快樹冠形成,早成花、早結果。果樹發芽后修剪量越大,對樹體的“元氣”傷得越重。所以,夏季修剪應盡量減少葉片損失而達到治旺、緩勢、早成花、早結果的目的。 二、蘋果修剪常用數值 1、常用比值 枝果比:5~6:1 葉果比:40~60:1 花芽葉芽比:1:3~4 枝量:每畝6萬-12萬條 果量:每畝1-1.2萬個 葉面積系數:3~5 長中短枝比:2:1:7 2、枝組控制 紅富士蘋果樹、枝組的間距:骨干枝組80-100厘米,大枝組為60厘米以上,中枝組為40厘米以上,小枝組為20厘米以上,每米骨干枝上平均10個枝組左右即可。 3、樹冠透光率 30%即地面花影占30%。 4、單株留果率 單株留果率=0.2*C²,C為干周厘米數。 5、簡化修剪“五去五留法” 去低留高、去粗留細、去密留稀、去長留短、去大留小,病蟲枝、雙生枝、弱小枝、徒長枝、密生枝等統統去除。